對比強夯地基處理和其他地基處理
隨著強夯施工這一地基處理新技術勢如破竹的迅速發(fā)展起來,大量的建設工程中都有著強夯施工的身影,但仍然有許多雇主對強夯地基處理這個工作原理和行業(yè)了解是微乎其微,為您列出強夯施工和其他地基處理技術的對比,更加方便您了解。
1. 強夯法
經(jīng)過回填土的地基用強夯法進行加固處理后,地基承載力可以提高2倍以上,假如原先的地基承載力是100kPa,那么經(jīng)過處理之后更少是200kPa,按照50元/m2加固費用計算,平均每提高10kPa僅需費用5元/㎡,成本僅是擠密碎石樁復合地基加固方案的10%,該工程60萬㎡回填土地基如果采用強夯法加固處理,僅此一項就比擠密碎石樁復合地基加固方案節(jié)省投資數(shù)千萬元,與其他兩種方案相比,強夯法又可大大縮短工期,因此,強夯法是較為經(jīng)濟合理的地基處理方案。
2. 擠密碎石樁
擠密碎石樁也常用于各大建筑工程中,用這種方法進行加固后的復合地基承載力可以從100kPa提高到133-157,提升一半左右,但是費用比強夯法要貴上4-6倍高達200~300元/平,假如工程量有60萬㎡,那么所需要的費用高達上億元,工期有比較長。這種方法不適用與大面積的地基加固。
強夯法地基處理加固和擠密碎石樁的具體用法不能一概而論,強夯法相對來說造價低質(zhì)量好工期快,但是不適合小面積的地基處理,因為機器的運輸包括成本較高,擠密碎石樁相反的就比較適合小面積地基處理,因為總有復雜地形無法使用強夯置換法。
公司總結的幾種強夯地基加固原理方法
強夯地基處理加固方法原理總結一句話,萬變不離其宗,只是過程不一樣,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是強夯施工實踐總結出來的幾種加固方法。
1 動力密實法
利用夯錘重量沖擊型動力荷載,使得土體本質(zhì)結構改變,土層顆粒相互靠攏擠掉孔隙中的氣體,在動力的作用下被擠密壓實,荷載力提高,壓縮性降低。強夯施工其原理就是在夯實過程中,土中的空氣被擠壓的過程,夯實變形主要就是土顆粒的相對性位移。
2 動力固結法
用強夯法來處理細密顆粒的飽和土時,巨大的沖擊能量破壞土層結構使土層液化并產(chǎn)生許多裂縫,增加了排水通道,使得孔隙水分順利排除,等水分排出后土體固結。因為是軟土所以強夯得到提高。
3 動力置換法
置換顧名思義就是將砂土碎石等強行使用夯擊能擠填到飽和的軟土層中,用置換的方法達到飽和軟土層,形成密實的砂石樁。
隨著強夯施工這一地基處理新技術勢如破竹的迅速發(fā)展起來,大量的建設工程中都有著強夯施工的身影,但仍然有許多雇主對強夯地基處理這個工作原理和行業(yè)了解是微乎其微,為您列出強夯施工和其他地基處理技術的對比,更加方便您了解。
1. 強夯法
經(jīng)過回填土的地基用強夯法進行加固處理后,地基承載力可以提高2倍以上,假如原先的地基承載力是100kPa,那么經(jīng)過處理之后更少是200kPa,按照50元/m2加固費用計算,平均每提高10kPa僅需費用5元/㎡,成本僅是擠密碎石樁復合地基加固方案的10%,該工程60萬㎡回填土地基如果采用強夯法加固處理,僅此一項就比擠密碎石樁復合地基加固方案節(jié)省投資數(shù)千萬元,與其他兩種方案相比,強夯法又可大大縮短工期,因此,強夯法是較為經(jīng)濟合理的地基處理方案。
2. 擠密碎石樁
擠密碎石樁也常用于各大建筑工程中,用這種方法進行加固后的復合地基承載力可以從100kPa提高到133-157,提升一半左右,但是費用比強夯法要貴上4-6倍高達200~300元/平,假如工程量有60萬㎡,那么所需要的費用高達上億元,工期有比較長。這種方法不適用與大面積的地基加固。
強夯法地基處理加固和擠密碎石樁的具體用法不能一概而論,強夯法相對來說造價低質(zhì)量好工期快,但是不適合小面積的地基處理,因為機器的運輸包括成本較高,擠密碎石樁相反的就比較適合小面積地基處理,因為總有復雜地形無法使用強夯置換法。
公司總結的幾種強夯地基加固原理方法
強夯地基處理加固方法原理總結一句話,萬變不離其宗,只是過程不一樣,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是強夯施工實踐總結出來的幾種加固方法。
1 動力密實法
利用夯錘重量沖擊型動力荷載,使得土體本質(zhì)結構改變,土層顆粒相互靠攏擠掉孔隙中的氣體,在動力的作用下被擠密壓實,荷載力提高,壓縮性降低。強夯施工其原理就是在夯實過程中,土中的空氣被擠壓的過程,夯實變形主要就是土顆粒的相對性位移。
2 動力固結法
用強夯法來處理細密顆粒的飽和土時,巨大的沖擊能量破壞土層結構使土層液化并產(chǎn)生許多裂縫,增加了排水通道,使得孔隙水分順利排除,等水分排出后土體固結。因為是軟土所以強夯得到提高。
3 動力置換法
置換顧名思義就是將砂土碎石等強行使用夯擊能擠填到飽和的軟土層中,用置換的方法達到飽和軟土層,形成密實的砂石樁。
本文網(wǎng)址:http://orbotix.cn/news_view_870_231.html